中医入门书单推荐

卯时卯刻
发布于 2024-03-05
原文出处:https://zhuanlan.zhihu.com/p/682591181

中医入门书单推荐


第一,启蒙书。《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濒湖脉诀》《汤头歌诀》《内经知要》《医学心悟》等。过去学徒入门大致是读这些书。说它是启蒙读物,并不是说它浅白不经,而是指通俗易懂。像《医学三字经》的《医学源流》,把中医的历史概括地串在一起,然后谈经典著作,一直贯通到临床。读时朗朗上口,易读易记。其他几本也都有此特点。如《药性赋》,每味药点一两句,非常精练,又非常实用,读熟了,可以受用一辈子。第二,经典著作。读完启蒙读物后,要读层次高一些的书,如《伤寒论》《金匮要略》。这两部经典,可以说是中医临床基础学,不论是内、外、妇、儿各科医生都应该读。先通读后精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适当参考注家,选1~3 种注本,扩大视野,加深理解。这两本书应当随着个人医技的提高而不断地读、不断用,从医一辈子,就要读一辈子。《内经》怎么读?我认为,作为临床医者,在读《内经知要》的基础上,以熟读《内经》原著中的《上古天真论》《至真要大论》等七篇大论为主,能掌握精神即可。另外,可以读读张景岳的《类经》,此书分门别类,能够少花时间,广收效益。《灵枢经》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去读,如果搞针灸、经络研究,那就必须读。温病部分。原来的四大经典,不包括温病。但温病的几个名篇如《外感温热论》《湿热论》《温病条辨》,也要当作经典来读。因为它们在临床上很实用,理论上发展了《伤寒论》之未述,方药上补充了《伤寒论》之未备。故有伤寒是温病的基础,温病是伤寒的继续之说,二者不可偏废。第三,专著。所谓专著,是指对某一方面的专辑,例如《血证论》《脾胃论》《痧瘴玉衡》《疫疹一得》《傅青主女科》《石室秘录》《三指禅》等。这些专著确有特长,如《血证论》治血四法——止血、消瘀、宁血、补血,这可以说是治血证的四大步骤、四大治法,指导临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清任的几个活血化瘀方临床多有疗效,这就是精华。《傅青主女科》中的治带经验,确为临床所用。其中完带汤补脾利湿,是治脾虚带下的有效方。我的意思是在浏览的基础上,抓住重点为临床服务。譬如王清任的书,它的理论、解剖知识与现代医学相比实在是粗浅,这是时代所限,尽管在当时还是挺有见地的认识。因此他的理论浏览一遍即可,而他的逐瘀诸方,却是要花精力去研究,去实践的,因为其临床疗效是确切的。所以读专著要在“专”字上做文章。第四,读医论、医案。古代的医论、医案,言简意赅,但艰涩难懂。我主张读点近代和现代的医论和医案。秦伯未的《谦斋医学讲稿》应是医话体例,内容翔实,通俗易懂。《岳美中医论集》一事一议,文字精练,对临床很有指导意义。《干祖望医话》内容丰富,上溯远古,下及近贤;谈古论今,包罗万象,读了大开眼界。其他则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医案部分资料甚多,历代都有,以选清以后的为好,因为中古以前的记叙得太简单。近代的以《临证指南医案》为主,内容详细,文字易懂,而且分门别类,易于掌握。《蒲辅周医案》也很贴近临床,其用药法度很有指导意义。《岳美中医案》也是一本文字质朴,理论严谨的好读物。当然,医案不限于上述几种。如《寓意草》《柳选四家医案》等,都是可读之书,能够广为涉猎,都会有收获的。第五,读相关的书。文学创作上有“诗在功夫外”一说,我想借用此说:“医在功夫外”,要做一个有作为的医生,的确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即要博览群书。当然与中医相关的学科首推文学和哲学,这两者都能提高中医辨证思维能力。文学方面,我认为应选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鲁迅的著作及《燕山夜话》等。这些名著尤其是《红楼梦》《西游记》,多处涉及中医,其思辩性、想象力对中医的思维很有启迪,对提高文学修养、写作能力也大有裨益。至于哲学,我认为以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与《实践论》两书为主即可,这是两部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运用矛盾法则来认识疾病,无形中把医学与哲学融会在一起。至于古典哲学很难读懂,可视自己的阅读能力而定。其他值得一提的是《孙子兵法》,虽然它谈的都是兵家的谋略,但中医有句行话叫“用药如用兵”,比喻遣方用药犹如兵家之调兵遣将。这无疑有助于临证的辨证施治。此外,最好逐步读点历史书籍。历史这个范畴很大,我想以明清史、近代史较为接近,因为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要有所了解都得花费不少精力。因此作为中医大夫,了解一点明清史、近代史也可以了。而中医的发展史则是必须要了解的,现行的高等中医院校教材写得通俗易懂,我看以此为读本即可。“读书”的话题很大,涉及面也很广,以上只是泛泛而谈。但要做一个好中医,必备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是必须掌握的,这就需要博览群书,有了这个基础,再深化提高也就有了根基。本文摘自《陈瑞春伤寒实践论》,拟2020年3月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陈瑞春(1936—2008),生前为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江西中医学院伤寒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第一副院长。从事《伤寒论》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带教、指导的研究生皆以“六经辨证的临床应用”为研究专题。


预览
发布于 2024-03-05 · IP 属地陕西省
0 3
鴿子雞

學習了,好文章

  • 回复
菖蒲

陈瑞春老先生的讲座视频,特别推荐去听听。特别有氛围自信和真诚不可多得。视频在B站就有。

  • 回复
卯时卯刻

谢谢推荐,我是大自然的搬运工:lol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