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咿呀咿 于 2024-2-8 21:58 编辑
《脉要精微论》曰: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精明见于目,五色显于面,皆气之华也,言气而血在其中矣),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五色之欲者,皆取其润泽。五色之不欲者,皆恶其枯槁也)。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此皆五色精微之象也,凶兆既见,寿不久矣)。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长短,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脏腑之精气,皆上朝于目而为光明,故曰精明。若精明不能上奉,则颠倒错乱,岂能保其生耶)。
《灵枢·五色篇》曰: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蕃者颊侧也,蔽者耳门也。其间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见于外,如是者寿必中百岁(庭者,天庭也,俗名额角,蕃蔽者,屏蔽四旁也,十步之外而部位显然,则方大可知,故寿可百岁也)。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脏次于中央,六腑挟其两侧,首面上于阙庭,王宫在于下极,五脏安于胸中,真色以致,病色不见,明堂润泽以清(五脏之候皆在中央,六腑之候皆在四旁。次者,居也。挟者,附也。下极,居两目之中,心之部也。心为君主,故称王宫。若五脏安和,正色自显,明堂必清润也)。五色之见也,各出其色部。部骨陷者,必不免于病矣。其色部乘袭者,虽病甚不死矣(五色之见,各有部位。若有一部骨弱陷下之处,则邪乘之而病。若色部虽有变见,但得彼此生王,有乘袭而无克贼者。病虽甚不死矣)。
秦伯未:
〔名词浅释〕:蓝:是一种草名,可作靛青,为天然染料之一,其色深而不鲜明。
〔语译〕《素问·脉要精微论》上说,两目视力的精明和面部气色的光润都与内脏精气健全有关,故红色要像白的东西包裹朱砂,不要像赭石,白色要像鹅的羽毛,不要像食盐,青色要像苍玉的润泽,不要像蓝,黄色要像罗裹雄黄,不要像黄土,黑色要像加工的漆器,不要像地面的苍褐。如果五色 彻底暴露,便是精气发泄无遗,寿命定然不久了。眼所以看东西,分辨黑白,审察长短,倘然以长为短,以白为黑,也是内脏精气衰竭的象征。《灵枢·五色篇》上说,鼻叫做明堂,眉间叫做阙中,额叫做天庭,颊侧叫做蕃,耳门叫做蔽,这几项要生得端正宽大,十步之外,望去非常分明,才是上寿的相貌。鼻骨高起正直,把五脏依次排列中央,六腑附在两旁,阙庭(也叫下极,又称王宫)以上属于头面。五脏没有病时,这些地方发现正色而没有病色,特别是鼻部必然清润。病色的反映,多随着分配的部位呈现,只要没有深陷入骨的样子,虽有病色,不至沉重致死。
〔体会〕首先指出,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曾说过:善于诊病的,观察气色,按脉搏,听声音,再看呼吸,然后治疗可以不犯错误。可见前人是综合多种诊断方法作为辨别病情、决定治疗的方针,望法仅仅是其中之一,不能把它孤立起来。本节是说明察色的目的概要,认为各人的面色并不一致,不论生理原有的自然色素或病理所呈现的各种变化,主要是不要枯晦和异样鲜明。一般面色枯晦的是久病和虚弱症,异样鲜明的是病邪亢进现象或虚症上的一种特殊亢奋反应,所以举出不同的五色作为对比,特别指出了十分鲜明也不是常态。
《脉要精微论》曰: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精明见于目,五色显于面,皆气之华也,言气而血在其中矣),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五色之欲者,皆取其润泽。五色之不欲者,皆恶其枯槁也)。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此皆五色精微之象也,凶兆既见,寿不久矣)。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长短,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脏腑之精气,皆上朝于目而为光明,故曰精明。若精明不能上奉,则颠倒错乱,岂能保其生耶)。
《灵枢·五色篇》曰: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蕃者颊侧也,蔽者耳门也。其间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见于外,如是者寿必中百岁(庭者,天庭也,俗名额角,蕃蔽者,屏蔽四旁也,十步之外而部位显然,则方大可知,故寿可百岁也)。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脏次于中央,六腑挟其两侧,首面上于阙庭,王宫在于下极,五脏安于胸中,真色以致,病色不见,明堂润泽以清(五脏之候皆在中央,六腑之候皆在四旁。次者,居也。挟者,附也。下极,居两目之中,心之部也。心为君主,故称王宫。若五脏安和,正色自显,明堂必清润也)。五色之见也,各出其色部。部骨陷者,必不免于病矣。其色部乘袭者,虽病甚不死矣(五色之见,各有部位。若有一部骨弱陷下之处,则邪乘之而病。若色部虽有变见,但得彼此生王,有乘袭而无克贼者。病虽甚不死矣)。
秦伯未:
〔名词浅释〕:蓝:是一种草名,可作靛青,为天然染料之一,其色深而不鲜明。
〔语译〕《素问·脉要精微论》上说,两目视力的精明和面部气色的光润都与内脏精气健全有关,故红色要像白的东西包裹朱砂,不要像赭石,白色要像鹅的羽毛,不要像食盐,青色要像苍玉的润泽,不要像蓝,黄色要像罗裹雄黄,不要像黄土,黑色要像加工的漆器,不要像地面的苍褐。如果五色 彻底暴露,便是精气发泄无遗,寿命定然不久了。眼所以看东西,分辨黑白,审察长短,倘然以长为短,以白为黑,也是内脏精气衰竭的象征。《灵枢·五色篇》上说,鼻叫做明堂,眉间叫做阙中,额叫做天庭,颊侧叫做蕃,耳门叫做蔽,这几项要生得端正宽大,十步之外,望去非常分明,才是上寿的相貌。鼻骨高起正直,把五脏依次排列中央,六腑附在两旁,阙庭(也叫下极,又称王宫)以上属于头面。五脏没有病时,这些地方发现正色而没有病色,特别是鼻部必然清润。病色的反映,多随着分配的部位呈现,只要没有深陷入骨的样子,虽有病色,不至沉重致死。
〔体会〕首先指出,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曾说过:善于诊病的,观察气色,按脉搏,听声音,再看呼吸,然后治疗可以不犯错误。可见前人是综合多种诊断方法作为辨别病情、决定治疗的方针,望法仅仅是其中之一,不能把它孤立起来。本节是说明察色的目的概要,认为各人的面色并不一致,不论生理原有的自然色素或病理所呈现的各种变化,主要是不要枯晦和异样鲜明。一般面色枯晦的是久病和虚弱症,异样鲜明的是病邪亢进现象或虚症上的一种特殊亢奋反应,所以举出不同的五色作为对比,特别指出了十分鲜明也不是常态。
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