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哥伤寒论条文134-135(结胸证的由来以及结胸三证)

山青水秀1983
发布于 2024-01-26
本帖最后由 山清水秀1983 于 2024-1-26 19:53 编辑

134、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
伤寒杂病论【原文】: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一云,头痛即眩),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五苓散主之。(134)
语译:太阳病(应当脉浮缓),但是现在是脉浮而动数,浮是因为身体表部受了风邪,数表示身体发热,动表示身体有局部部位不通,不通则痛,数也表示正气虚。证状是头痛身体发热,微微盗汗出反而怕冷,这是表未解的证状。如果医者见到身体发热用寒凉药下之,导致动数的脉变沉迟脉。胸膈里面非常痛,痛到拒绝用手按摸,胃中因为下法而空虚,邪气乘虚进来就造成短气躁烦,心中懊恼,阳气因寒凉药内陷,邪气跟着内陷进来,结在心下,心下因此而硬,这就是结胸证,大陷胸汤主之。如果太阳病误下之后没有形成结胸证,而是只有头汗出,身体其他部位没有汗出,脖颈以下无汗,小便不利,久而久之必然身体发黄。(身体还没有发黄之前,这是邪热没有入胸膈而是入了三焦腠理,五苓散对治,若是久而不治身体发黄了用五苓散加茵陈、茵陈蒿汤等随证施治)注释:为何膈内拒痛、短气躁烦?:因为邪气入胸膈与素有的水饮相结合。(素有的水饮是不受身体统领的气属于邪气,这是寒湿之邪气,内陷之邪也是不受身体统领的气也称之为邪气,这是风热之邪气)两者邪气结合堵在胸膈。拒痛是痛到拒绝按摸的意思,前面条文的手不可近也是拒痛的意思。体内是正气无所不畅现在被邪气结在胸膈,当然会挤压心肺的正气运作空间,因此会短气躁烦。短气就是吸气时间很短。
上一篇刘渡舟治的茶癖的患者,因为素来喝茶很多,茶水就积蓄在体内了。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脾运化不了的茶水就积蓄在胸膈了。虽说平时没事,中医治未病的思路就从这些地方来的。不渴不要多喝水。罗按:浮主风邪在表,“阴阳相搏名曰动”动为阴阳相搏,数为阳热,“头痛,发热,汗出,恶寒”,此为太阳证,其病在表;医不知在表,以为里热而反用下法,下法亡阳亡津液,益虚其里,中气受损,表邪内陷。脉“动数变迟”,迟为无阳也。膈内疼痛拒按,胃中空虚,邪气客于膈中,呼吸急促,烦而躁,心中莫名苦楚,这是邪气已经内陷的证状,若出现“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的话,这个位置已经结硬,就是“结胸证具”,就变成结胸证了。但是,误下也不见得一定变为结胸的,也有另一种情况:阳陷于里,热郁于内,“但头汗出,剂颈而还,余处无汗”是说明有里热,但是表闭而腠理不开,欲发汗而不能,热往上雍,所以只有头上出汗,其它地方不能出汗,是湿热郁于内而不得外越的一个表现;小便不利,是谓湿热不得从下而出。湿与热俱郁结在内,因而发黄。治法应遵循“视何部不利,利之则愈”之大法,汗不得出,是汗不利,须发汗;小便不利,当须利小便。用五苓散,在表发腠理,在里利小便。这是古人的看法。我的看法是,有表证,表证是体液充斥于体表的一种情况,腠理闭,汗不得出的一种情况,它欲驱“邪”从汗而出,其实这个邪,就是汗液中的代谢产物,它是废物,是毒素。一般情况,如果它不能从皮肤排出,那么它还有另一处出路,就是消化系统,即是我们说的肠胃。一般配情况下,如果胃肠若能正常,它也能处理从汗液回来的废物,让它进入消化系统,从大小便出去。但是如果误用下法,令里虚,就是说,令胃肠系统虚,它不干活了,那么,从表而来的代谢产物便留在胸膈间的通道上,这是含有大量废物的液体,也和热积在一起,会产生二种情况:一种是重证,就是结胸,含有大量废物的液体积在胸腹间,它不动,从心下至小腹硬满而痛,治法也容易理解,就用大量的大黄、芒硝、甘遂,迫胃肠系统进行疏导工作,把这些废物从大便排出,大黄泻下,把肠胃清理一遍嘛,这样就建立起一个通道,再用芒硝、甘遂,把胸膈间的水液挤入胃肠中。另一种是轻证,西医所说的黄疸,就说是肝胆的问题,使胆汁异常分泌进入肠胃而又重新进入血液系统而变成黄疸。热蒸于肝,会令肝胆异常分泌胆汁。这个热为何物?古人凭现象看本质,也不无道理。笔者吃烤面包,烤得少焦,一出炉便吃,吃下后舌就立马长血泡。可知这个热,真能令器官做出不寻常的动作。这种轻证,古人说是热与湿结。湿,我们可理解为体液,有血,有汗,也有代谢产物,它含有大量废物的液体不能从小便排出,它重新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有毒物质(也包括胆汁)让身体出现病理反应,必发黄这个情况,古人说是热熏蒸,就要发生黄疸,这个情况的治法也很好理解,就是让它变成尿就是了,用五苓散,利水通淋。可能有人会问,这样废物一个是从消化系统走,一个从水液代谢的尿走,那么我两个方子合起来,岂不是走得更快?思路就是好的,我没有临床经验,有胆的便试试,结胸是个重症,弄不好容易死人的,我把疑问留在这,让大家去解决。

135、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语译:伤寒六七日没有自愈,出现了结胸实邪热的证,脉象沉而紧,心下痛,按心下这个部位象石头一样硬的,大陷胸汤对治。注释:心下痛:这个不是胃痛,是胸膈结胸撑大的胃痛。并不是胃腑有问题。按之石硬,多数情况下患者痛到不给医生按,因为太痛了。
心下这个部位:有时指心,有时指胃...仲景书有时就是这么难懂。大陷胸汤方:大黄六两,芒硝一升,甘遂一钱匕为末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纳芒硝,煮二沸,纳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注:一钱匕,就是用钱币一抄的药量。
方义及六经六气:邪热与水饮结在胸膈,以大黄去实去热,芒硝去热散结,更以甘遂峻药开结利水。
【大陷胸汤春温险证(脑膜炎)医案】张挚甫:何某,男,3岁,于 1938 年诊于重庆。病发热气急,呕吐颇频,迷睡昏沉,咬牙面青,角弓反张,手足抽搐,胃脘坚硬如石,病情险恶。其父母惊慌万状,手足无措,曾抱孩至医院请求急诊。经化验检查:诊断为脑膜炎,必须住院医治。因所需费用太巨一时无法筹措,故服中药。乃书一大陷胸汤:制甘遂 0.9 克,大黄 4.5 克,芒硝 4.5 克(冲)。前后连进 3 剂(制甘遂加至 1.5克,大黄、芒硝各加至 6 克),服后下粪水及痰涎其多,抽搐止,呼吸平,病有转机。续与甘寒生津之剂而告愈。(哈尔滨中医)




预览
发布于 2024-01-26 · IP 属地江苏省
0 1
山青水秀1983

后由秀1983024-1-2654罗维跃按语:《至真要大论》云:“诸热瞀瘛,皆属于火。”然本案除有火邪上攻外,亦有痰涎内停,痰涎内阻于胸脯,则胃院坚硬如石,呕吐频频。当用攻逐泻下之法,持有形之邪尽去则无形邪热无所依附,其症自除。鉴于邪结部位在于胸脯,故用大陷胸汤治疗。固本方药力峻猛,故中病即止,改用计寒滋润之品调理善后。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