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咿呀咿 于 2024-1-19 22:33 编辑
《金匮真言论》曰: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子、午、卯、酉,天之四正也,平旦至日中,自卯至午也;日中至黄昏,自午至酉也:合夜至鸡鸣,自酉至子也;鸡鸣至平旦,自子至卯也。以一日分四时,则子、午当二至,卯酉当二分,日出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也)。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以表里言);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以前后言);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泻,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老子曰,负阴而抱阳,是以腹为阳、背为阴也。《内经》乃以背为阳、腹为阴,何也?邵子曰:天之阳在南,故日处之;地之刚在北,故山处之,然则老子之说言天象也,《内经》之说言地象也,况阳经行于背,阴经行于腹,人身脏腑之形体,本为地象也,第考伏羲六十四卦方圆二图,其义显然,夫圆图象天,阳在东南,方图象地,阳在西北,可以洞然无疑矣。心肺为背之阳,肝脾肾为腹之阴,何也?心肺在膈上,连近于背,故为背之二阳脏。肝脾肾在膈下,附近于腹,故为腹之三阴脏。然阳中又分阴阳者,心象人身之日,故为阳中之阳;肺象人身之天,天体虽阳,色玄而不自明,包藏阴德,比之太阳有间;故肺为阳中之阴。阴中又分阴阳者,肾属水,故为阴中之阴;肝属木,故为阴中之阳;脾属坤土,故为阴中之至阴也)。
秦伯未:
【语译】
《素问·金匮真言论》上说,白天是阳,天明到中午是阳中之阳,中午到黄昏是阳中之阴;夜间是阴,天黑到半夜是阴中之阴,半夜到天明是阴中之阳。人体的阴阳是: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部为阳,腹部为阴。体内脏腑的阴阳是:肝、心、脾、肺、肾五脏都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都为阳。属于背的,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属于腹的,肾为阴中之阴,肝为阴中之阳,脾为阴中之至阴。
【体会】
把一天分为四期,相等于一年有四季,意思是日出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故以昼为阳、夜为阴,与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没有异样。这些分法,似乎空泛,但中医在临床上却依靠这理由来解决了某些不明原因的病症。例如虚弱性和消耗性的发热症,有用甘温退热法,是指白天热、夜间退尽的一类,也有用甘凉退热法,是指夜间热,白天不热的一类。又如虚汗症,有用黄芪一类固表法的,指昼醒自汗,有用地骨皮一类清里法的,指夜睡盗汗。如果用得适当,见效很快,用不合适,可以增加病情的恶化。原因是阴阳既然平衡,不应当有偏倚,故某些虚的症状偏向在白天或夜间呈现,显然是阳分或阴分的不足不能加以控制,必须从根本上来调和了。
五脏分为阴阳,在中医理论上也是重要部分之一,当然,这些理论无法与现代生理学结合,但中医凭这理论运用在临床方面,却有一定的收获。第一,作为内脏机能的一个总的印象,如某种程度上看到心阳的过甚而造成亢进现象,相反地在某种程度上又看到心阳不足而顾虑到心力衰竭;第二,作为整体疗法中的一种分区疗法,如心肺是同样的阳脏,心脏有热可以影响及肺,而肺热的病症可以兼用清心的药物来帮助其退除;第三,作为用药程度上差别的准则,如心为阳中之阳,可用大苦大寒以清火,肺为阳中之阴,则宜照顾其阴分,也可用养阴生津的药来退热,……。诸如此类,虽然极难说明,也可领略中医如何运用这种阴阳学说来调整或协助内脏生理机能的概况了。
《金匮真言论》曰: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子、午、卯、酉,天之四正也,平旦至日中,自卯至午也;日中至黄昏,自午至酉也:合夜至鸡鸣,自酉至子也;鸡鸣至平旦,自子至卯也。以一日分四时,则子、午当二至,卯酉当二分,日出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也)。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以表里言);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以前后言);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泻,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老子曰,负阴而抱阳,是以腹为阳、背为阴也。《内经》乃以背为阳、腹为阴,何也?邵子曰:天之阳在南,故日处之;地之刚在北,故山处之,然则老子之说言天象也,《内经》之说言地象也,况阳经行于背,阴经行于腹,人身脏腑之形体,本为地象也,第考伏羲六十四卦方圆二图,其义显然,夫圆图象天,阳在东南,方图象地,阳在西北,可以洞然无疑矣。心肺为背之阳,肝脾肾为腹之阴,何也?心肺在膈上,连近于背,故为背之二阳脏。肝脾肾在膈下,附近于腹,故为腹之三阴脏。然阳中又分阴阳者,心象人身之日,故为阳中之阳;肺象人身之天,天体虽阳,色玄而不自明,包藏阴德,比之太阳有间;故肺为阳中之阴。阴中又分阴阳者,肾属水,故为阴中之阴;肝属木,故为阴中之阳;脾属坤土,故为阴中之至阴也)。
秦伯未:
【语译】
《素问·金匮真言论》上说,白天是阳,天明到中午是阳中之阳,中午到黄昏是阳中之阴;夜间是阴,天黑到半夜是阴中之阴,半夜到天明是阴中之阳。人体的阴阳是: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部为阳,腹部为阴。体内脏腑的阴阳是:肝、心、脾、肺、肾五脏都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都为阳。属于背的,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属于腹的,肾为阴中之阴,肝为阴中之阳,脾为阴中之至阴。
【体会】
把一天分为四期,相等于一年有四季,意思是日出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故以昼为阳、夜为阴,与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没有异样。这些分法,似乎空泛,但中医在临床上却依靠这理由来解决了某些不明原因的病症。例如虚弱性和消耗性的发热症,有用甘温退热法,是指白天热、夜间退尽的一类,也有用甘凉退热法,是指夜间热,白天不热的一类。又如虚汗症,有用黄芪一类固表法的,指昼醒自汗,有用地骨皮一类清里法的,指夜睡盗汗。如果用得适当,见效很快,用不合适,可以增加病情的恶化。原因是阴阳既然平衡,不应当有偏倚,故某些虚的症状偏向在白天或夜间呈现,显然是阳分或阴分的不足不能加以控制,必须从根本上来调和了。
五脏分为阴阳,在中医理论上也是重要部分之一,当然,这些理论无法与现代生理学结合,但中医凭这理论运用在临床方面,却有一定的收获。第一,作为内脏机能的一个总的印象,如某种程度上看到心阳的过甚而造成亢进现象,相反地在某种程度上又看到心阳不足而顾虑到心力衰竭;第二,作为整体疗法中的一种分区疗法,如心肺是同样的阳脏,心脏有热可以影响及肺,而肺热的病症可以兼用清心的药物来帮助其退除;第三,作为用药程度上差别的准则,如心为阳中之阳,可用大苦大寒以清火,肺为阳中之阴,则宜照顾其阴分,也可用养阴生津的药来退热,……。诸如此类,虽然极难说明,也可领略中医如何运用这种阴阳学说来调整或协助内脏生理机能的概况了。
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