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知要》李中梓 • 脉诊 9

咿呀咿
发布于 2024-04-07
本帖最后由 咿呀咿 于 2024-4-7 17:16 编辑

《大奇论》曰:脉至浮合,浮合如数,一息十至以上,是经气予不足也,微见九十日死(此以下皆定死期也。浮合者,如浮波之合,后浪催前,泛泛无纪,如数者,似数而非数也。数太过为血热也。如数者血败也,浮合者气败也。一息十至以上,死期大迫。此云九十日者,误也,十字直衍。微见者,初见也。初见此脉,九日当死)。
脉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夺也,草干而死(脉如火然,是火旺过极之脉,心经之精气夺尽矣。夏令火旺,尚可强支,水令草干,阳尽而死矣)。脉至如散叶,是肝气予虚也,木叶落而死(散叶者,浮泛无根,肝气虚极也。木叶落则金旺而木绝,其死宜也)。
脉至如省客,省客者,脉塞而鼓,是肾气予不足也,悬去枣华而死(省客,省问之客,时来时去者也。塞者,涩而代也。鼓者,坚且搏也。涩代为精败,坚搏为胃少,至于枣华吐,则土旺水衰立尽矣)。
脉至如泥丸,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荚落而死(泥丸者,泥弹之状,动短之脉也。主胃中精气不足。榆荚至春深而落,木旺之时,土必败矣)。脉至如横格,是胆予不足也,禾熟而死(横格者,长大坚劲,木之真脏脉也,胆之衰败也。禾熟于秋,金王而木乃绝矣)。

脉至如弦缕,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弦者,喻其劲急。缕者,喻其细小。胞者,心胞络也。舌为心苗,火动则善言。冬月飞霜,水来克火而死矣。不言则所伤犹浅,故可救也)。脉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傍至也,微见三十日死(交漆者,模糊而大,即泻漆之义也。左右傍至,大可知也。微者,初也,月令易而死期至矣)。

张登本注: 【注释】大奇论:《素问》第四十八篇篇名。篇中主要内容有两类:一是论述了多种少见疾病(即所谓“奇”病)如偏枯(半身不遂)、诸 疝、瘕(腹内时聚时散的积块)、肠游(痢疾)的脉象与症候,分析 了其病理与预后;二是形象地描述了经脉、心、肾、胃、胆、心包 络、膀胱、脾、十二俞、大肠、小肠等脏腑精气亏虚的死脉并指出了死期。由于这些内容是对其前篇(《素问》第四十七篇《奇病论》)的扩充,故名“大奇论”。大,扩大、推广、扩充。奇,指奇病。
脉至浮合:谓脉来之时浮于肤表,犹如水波涌泛,动荡无规,忽分忽合,极难辨清。清·高士宗注:“浮合于皮肤之上,如汤沸也。”
如数 (shuò音朔):原注:“似数(脉)而非数(脉)也。”
经气:指十二经脉中的精气。予,通“预”,事先。这里是 “早已”的意思。一说通“之”。未妥,不从。
微见:原注:“初见(现)也。”九、十日:一般读为“九十 日”,非。原注认为应是“九日”,“‘十’字直衍”,亦不必。宜即读作“九、十日”,意为“九日或十日”、或“九日、十日左右”。
如火渐然:犹如干柴燃烧时的火焰一样,比喻心脏阳虚火旺。 清·高士宗注:“如火燃薪,浮焰无根也。”火薪,点燃的干柴,柴火。然,同“燃”。
散叶:凋零散乱的树叶。喻脉“飘零虚散之象”(清·张志聪注 语)。
木叶落:树叶凋落(的时候)。指深秋之时。
省客:省问之客。喻脉时有时无,没有一定规律。
脉塞而鼓:谓脉搏忽然闭塞似无,忽又应指有力。明·张介宾 注:“塞者,或无而止;鼓者,或有而搏,是肾原不固而无所主持也。”
悬去枣华:指枣树花开花落之际,即初夏时分。明·张介宾注:“悬,是花开;去,是花落。‘华’与‘花’通(即同‘花’)。枣花之候,初夏之时也。”
泥丸:原注:“泥丸者,泥弹之状,动短之脉也,主胃中精气不足。”
榆荚落:指榆荚凋落的时候,在夏历三月。宋、苏颂:“榆三月生荚。”榆英,即榆钱。
横格:横着的木格,喻长而坚硬的脉象。清·高士宗注:“横拒 于中,上下不贯也。”清·张志聪注:“如横拒而不得上下,是胆虚而不能升也。”是胆予不足也:原文“胆”后有一“气”字。
禾熟:指稻子成熟的时候,在秋季。明·张介宾注:“禾熟于秋,金令王(旺)也,故木败而死。”
交漆:绞法漆汁。喻脉搏“模糊面大”(原注)。一说:喻脉来四面流散而无根。并引明·马莳注为证:“脉来如绞漆之状,是乃左右旁至,有降而无升,有出而无入,大小不均,前盛后虚也。”注按:当以“模糊而大”之说为是。
左右傍至;谓脉来之时,指下左右俱感其在搏动,即脉来满指而大之意。原注:“左右傍至,(谓脉)大可知也。”


预览
发布于 2024-04-07 · IP 属地河南省
0 0
暂无评论数据,去 发布首评 吧!